答记者问丨我省今年开展了重点行业工业炉窑超低排放改造技术遴选工作大多数表现在三个方面
答记者问丨我省今年开展了重点行业工业炉窑超低排放改造技术遴选工作大多数表现在三个方面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 隧道窑

答记者问丨我省今年开展了重点行业工业炉窑超低排放改造技术遴选工作大多数表现在三个方面

2024-05-29 15:27:21 隧道窑
产品详情:

  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了解我省今年开展了重点行业工业炉窑超低排放改造技术遴选工作,能否介绍一下详细情况呢?

  张金智答:在当前我省火电、钢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情况下,水泥、焦化、玻璃、陶瓷等行业是“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挖掘污染减排潜力的重点行业。为快速推进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玻璃、陶瓷行业污染深度治理,省生态环境厅在今年开展了以上4个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技术遴选,并做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山东省重点行业工业炉窑超低排放改造适用技术的通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适合水泥、焦化、玻璃、陶瓷等行业工业炉窑超低排放改造的脱硫、脱硝、除尘、脱挥发性有机物技术。

  二是组织赴淄博、菏泽、临沂等3市共22家企业组织现场调研,对行业生产的基本工艺、产排污环节、治理技术等进行摸底,深入分析行业污染排放现状,查找当前污染治理存在的主体问题,并广泛征集国内外典型治理案例,取长补短,为下一步深度治理提出管控建议。

  三是开展技术调查、考察和检测,对典型企业治理方式、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进行技术论证,检测排放口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进一步核实排放情况,依据考察和检测结果,初步确定了超低排放改造的可行技术。

  下一步,我省将以此次技术遴选为契机,编制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推动水泥、焦化企业分批分步骤实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张世国答:前段时间,我厅印发了《山东省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执法工作方案》,对秋冬季的执法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以减少重污染天气、降低PM2.5浓度和改善空气质量为主要目标,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高效执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紧扣一个重点。今年秋冬季我们将以钢铁、焦化、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的排放大户为重点开展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超标排污、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旁路偷排、台账造假、监测报告造假、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问题,定期通过主流媒体曝光典型案例,提升对于违法企业的震慑力。

  统筹两项任务。一项任务是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动我省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另一项任务是根据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情况,及时开展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推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削峰降频”。

  运用三种方式。一是统筹全省执法力量定期开展综合执法,异地交叉互查。前段时间,我们以涉气重点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和落实情况为主题,组织16个检查组,对全省13市(除青岛、烟台、威海)开展了一次综合执法行动,共检查企业701家,拟对在线监测设备不正常运行、偷排偷放、超标超总量、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等明显问题依法依规查处,成效显著。二是选拔业务骨干和执法大练兵先进个人成立机动队,针对大气环境质量变差的区域开展“点穴式”执法,带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提高执法的精准性和靶向性。三是依托我省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开展非现场执法。强化自动监测数据和电量监控数据的分析研判,推动实现工业公司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全过程监管和实时监控,及时有效地发现、查处企业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生产调控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同时,我们开发上线了客户服务端,在全国首创环境问题整改非现场执法,所有问题整改均可通过线上完成,企业得实惠、基层减负担。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0.8万家企业上线了客户服务端,共上传整改反馈数据9903条,核实整改率达到89.18%。

  对于刚才提到的“一个重点、二项任务、三种方式”工作任务,有哪些具体保障措施?

  张世国答: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筹划部署。成立由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同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严密组织部署,确保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二是统筹部门内、部门间联动。树立全省一盘棋,统筹系统内部科(处)室、单位(机构)密切协作,强化生态环境、公安、检察等部门间联勤联动执法,严厉打击重大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三是规范工作程序、实施差异化监管。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督管理要求,执法行动使用我省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来进行填报、研判、督办、处罚、整改。实行差异化监管,执法与帮扶相结合,对问题较小、能立行立改的,现场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对符合免罚情形的环境违法问题免予处罚;对性质恶劣、屡查屡犯的环境违法企业,作为违法典型进行曝光。突出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严禁“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