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上海亚信峰会、南京青奥会、北京APEC、杭州G20峰会国宴餐瓷的设计制造、
骨瓷原称骨质瓷,简称骨瓷。骨瓷是世界上公认最高档的瓷种,按照国际标准,骨瓷内含食草动物牛骨粉(骨粉成份40%左右)是优质骨瓷。相比一般的陶瓷,独持的烧制过程和骨碳的含量使得骨瓷显得更洁白、细腻、通透、轻巧。陶瓷起源于中国,但骨瓷始创于英国,曾长期是英国皇室的专用瓷器,独尊着华美。
现如今骨瓷也是家庭中餐饮用具的必需用品,体现主人的品味与身份的象征。骨瓷和陶瓷一样是分等级的,通常取决于材料的质地、制造技术及彩绘设计。级数越高的骨瓷,制作难度越高,成品也就越贵。由于牛骨粉能增加瓷器的硬度与透光度,将玛戈隆特骨瓷拿在手里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它的通透,细腻和坚硬;用手指轻轻一弹,听到“叮”的一声脆响,声音悠扬有如余音绕梁。
高金明出生于河北唐山的一个制瓷世家,他的爷爷、爸爸都与瓷器打了一辈子的交道。18岁那年,高金明进入唐山第一瓷厂,师承中国骨瓷第一代创始人,他的瓷器生涯由此开始。
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因为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陶瓷的发源地,在2010年世博会中,玛戈隆特的宣传词就是“Bring China Home,把精彩的中国带回家,把精美的瓷器带回家”。
但非常遗憾的是,在当今世界顶级陶瓷品牌的排行榜上,已经很长时间没出现中国企业、中国品牌的名字了。
作为一名从事瓷器制作30多年的中国人,高金明在感到愧疚和遗憾的同时,也萌发了知耻而后勇的决心。
2001年,上海APEC会议国宴用餐瓷竞标,这是APEC峰会首次在中国召开。法国、德国、英国等全世界的瓷器品牌都来参与竞标。当时,初创公司的玛戈隆特也参与其中。
那时,玛戈隆特公司创始人赵春阳先生跑到唐山,找到高金明一起想办法。本届APEC会议主旨是“新世纪·新挑战”,倡导健康和绿色环保。因为铅融出量的多少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经过反复论证高金明把突破口放在了瓷器铅融出量的控制上,为国宴提供一套高标准的骨瓷餐具。
烧制瓷器的温度是控制铅溶出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关键是制定出最佳的骨瓷素釉烧的温度曲线,温度高了利于排铅但产品容易变形,温度低了釉料的稳定性又会受一定的影响,会使其中的铅渗出。
在那些日子里,高金明吃住在厂里,日以继夜地做试验。饿了吃两口馒头喝一口水,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反反复复对坯料、釉料配方做多元化的分析、修改、调试。
他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突破了素烧和釉烧过程中铅融出量的常规标准,寻找到了独家的铅溶出量的“控制宝典”。
由此,凭借这套有着高标准理化指标和简洁精美装饰,装载整个团队辛勤汗水精心设计的“泰富铂金”餐瓷,在APEC峰会国宴餐具招标中,击败了众多国际大品牌公司,获得了评委的全票通过,一举中标。这套餐具获得了国家领导人和与会嘉宾“有品质、有设计、有创意”的赞誉。玛戈隆特骨瓷初露锋芒。
虽然骨瓷是英国人发明的,但将骨瓷发扬光大的确是中国人。骨瓷是在1972年进入中国的,当时的骨瓷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内在的品质上和英国的骨瓷都相差甚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生产的骨瓷在品质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中国骨瓷的研发成功和玛戈隆特骨瓷公司的出现,改变了国外骨瓷在骨瓷界独霸市场的局面。在上海出售奢侈品瓷器的高端商场,玛戈隆特的专柜与皇家道尔顿、威基伍德的专柜比肩相邻。
由于高金明带领团队改进与迭代骨瓷的技术与工艺,使玛戈隆特的骨瓷既拥有了英国骨瓷的高品质,在价格上又比进口的骨瓷产品具有竞争力,从而对星级酒店的国外餐瓷进行替代,并大幅度出口欧美中东国家。那些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被大大缩水,振兴了中华民族品牌。
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行的G20峰会国宴,可以称为玛戈隆特的终极大考。因为G20峰会国宴的设计的基本要求之高和竞争之白热化前所未有。
当时,G20峰会国宴的设计的基本要求只有短短20个字: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世界大同。
为了让餐具造型能更加接上杭州西湖的“地气”,高金明和整个技术团队冒着摄氏40度的高温,10多次到杭州实地采风,寻找灵感。怎样在众多符号中找到杭州的“精髓”并且体现在餐具之中,是设计,是艺术,更是中国文化。
最后,高金明找到了一个突破点,这就是冷菜拼盘半球形尊鼎盖的提揪。尊鼎盖是第一道菜餐具中最引人注目的细节,而提揪更是全场目光的焦点。
高金明的灵感来自“三潭印月”。在西湖十景中,被誉为第一胜境的“三潭印月”,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经过反复比对后,高金明决定将“三潭印月”定为提揪的造型。
制作是艰苦而枯燥的,单是研发和打样就耗时4个多月,前后做了近10种方案。高金明和他的团队对骨瓷生产的所有工序反反复复地来回琢磨,历时10个多月,终于攻克了各种技术难题。
整套餐具共有96件产品,并将其命名为“青绿山水”,这套骨瓷餐具最终力压群雄,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18年11月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拉开帷幕,这是一次贸易的盛会、科技的盛会、文化交流的盛会,各国首脑齐聚上海,四叶草内群英荟萃。上海以开放包容、融通共赢的姿态诠释城市精神。
高金明和他的团队经过十余月的打磨,为当日欢迎宴会呈现了一套国宴餐具“玉兰花开·石库门”,餐瓷冷菜拼盘半球形的尊顶盖富有特色,前后各有对称的上海石库门图案,周边饰以浦江两岸经典建筑托底和上海市花白玉兰交相拥簇围绕。
作为中国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国粹,玛戈隆特设计的进博盛宴系列之三“玉兰花开首脑外事礼品”则是一组瓷器玉兰花瓶和一组茶具系列,花瓶造型是一支含苞待放的玉兰花花骨朵,花瓶周围有盛开的玉兰花和上海的人文建筑,诠释了上海黄浦江两岸的崭新风貌。
国礼“茶具”上镌刻、挖掘呈现了上海的人文景观和文物建筑,揽括了上海广富林、外滩、城隍庙、新天地、朱家角、田子坊等十几处最能体现上海味道的人文建筑和新型建筑。
为了使此次“进博盛宴”餐具更出彩,高金明带领设计团队先后探访数十处上海历史人文景点。
整套“进博盛宴”系列餐瓷生产制作周期历时285天,研发和打样耗时4个多月,设计师们前期做了十多种设计预案,第17稿时才确定采用“圆”的设计哲学理念:圆融智慧,天圆润灵。
通过各大国宴设计制作餐具的宝贵经历,高金明深刻的体会到,这就是“传统”和“时尚”这两个看起来似乎很难相融的元素,最终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样的传承和创新,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中国文化自信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要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玛戈隆特也由此提出:“从国宴到家宴” 的新目标,让老百姓用上国宴品质的好餐具。
玛戈隆特提出的“家宴文艺复兴”,将家族传承引领进入了全新的格局,创造具有灵魂的产品,力图用一件件至臻的宴瓷作品延续丝绸之路的精神,将经典骨瓷和人文精神相融合,并赋予了新的意义,让餐瓷宴器焕发别样的光芒,让家宴文化成为可以传世的永恒,也带给全世界全新的中国宴作品。
“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匠心一词传达出的专业、敬业精神,用来形容高金明显得很贴切。高金明在厂里会把“差不多、赌博心态”等不良心态一一梳理出来,在班组里不断“敲木鱼”,以培育团队人员用心用脑的“工匠思维”。因此,他的技术团队形成了“凡事用心用脑,以‘工匠’思维审视工作”的定势。
工匠精神使玛戈隆特承办了九次大型国宴餐具的研发和制作,获得了德国法兰克福创始人小鹰奖、世博会金奖、上海市著名商标等诸多荣誉。
把职业当做事业和信仰,让职业担当责任和使命。从玛戈隆特骨瓷的发展历史,我们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挖掘和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的道路还很长,要求我们这一代人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