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壶危险中的极致浪漫!中秋期间这项民间绝技在番禺上演
火壶危险中的极致浪漫!中秋期间这项民间绝技在番禺上演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 梭式窑

火壶危险中的极致浪漫!中秋期间这项民间绝技在番禺上演

2024-12-09 23:06:26 梭式窑
产品详情:

  一抬一抖、一转一舞间,火焰瞬间升腾,汹涌而至,一团团、一簇簇的热烈火光如同红橙色水墨,在夜色中快速晕染,幻化成漫天的“星光”,璀璨缤纷、流光溢彩。

  短短三分钟的火壶表演瞬间惊艳全场,如不是亲眼所见,怎会相信800摄氏度的炭火在艺人手中,会迸发出如此绚烂壮观的景象……

  火壶表演,与篝火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融汇了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髓,它将操纵火焰的技巧与民俗文化完美融合。表演中,烧好的木炭被放置于特制铁网中,通过上下抖动、转圈挥舞铁网产生绚丽的火花,再现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火树银花”场面,令人叹为观止,也寄托着驱邪避凶、百家安宁的美好祝愿。

  火壶表演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和毅力的传统民间技艺,在表演过程中,对表演者的要求极为严格,需要他们具备高超的技巧和足够的勇气。刘强正是这样一位技艺大师,他能够灵活驾驭火壶,与火共舞,演绎得淋漓尽致。

  40岁的刘强在岭南印象园霍氏广场上舞蹈走动,和观众进行表演前的预热,四周人山人海,还没真正开始,就已呼声四起,随着一声响亮的“起”字传入耳畔,只见刘强双手抬起一根短杆不停地抖动、转圈、跳跃,动作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每一个姿势都充满了力量与韵律。

  杆子两头的壶装有30斤重的木炭,燃烧着熊熊火焰,每一块木炭都因为自上而下的“跳跃”得到充分燃烧,随着刘强的精湛表演,三米多高的火焰夹杂着火星冲向天空与星辰,犹如万点流星,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绚烂、璀璨……身穿红色披风的刘强仿佛凤凰涅槃一般,在焰红之中若隐若现,将人与火、火与壶完美融合,简直是巨大危险中的极致浪漫。

  刘强,黑龙江哈尔滨人,他的人生轨迹,似乎从一开始就与火壶结下了不解之缘。

  刘强也没想到这一学就是5年,也正是这5年的坚持,磨砺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为之后几十年持续不断的技艺练习打下基础。

  13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家中亲戚进行火壶表演,从此便深深地爱上了这项技艺。

  刘强说:“第一次看见时,我就被惊艳到了,表演效果很震撼,火焰包围着表演者,火光四溢飞天,那场景太漂亮了,因为有武术基础,于是我想学习抖火壶应该也不是一件难事。”

  最初,他在闲暇时间不断学习、反复练习,发现和之前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他意识到抖火壶并不简单,虽然有习武经历,但想完全掌握火壶技艺的精髓,并非靠自身埋头苦练就能做到的。之后他又拜师学艺,直到正式出师参加演出,他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也付出了惊人的努力。

  “在学艺初期,我不仅要面对师傅的质疑和家人的不理解,还要克服火壶本身带来的重重困难和直面烈火的恐惧。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是用石头代替木炭,从几斤到十几斤,逐渐增加到三十斤重,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刘强说道。

  然而,他并没放弃,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懈努力,总有一天能够驾驭这两只小小的火壶。

  拜师之后,为提升体能,刘强每天六点起床,跑步6公里,这个习惯从始至终坚持到现在,已有20多年。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考验,刘强上、下肢力量变得很稳定,加上本身较强的爆发力,他的技艺逐渐精进,没用多久,刘强就可以把火壶抖得活灵活现,在演出时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得到了观众的高度好评。

  “对于每一次火壶表演,我都心存敬畏,尽量把动作做到极致,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强烈地视觉上的冲击,让观众了解这项民间技艺。”刘强说道。

  火壶表演的装备,样样都很讲究。炭笼、木炭、面罩、头罩、披风、斗笠等,都和普通的不一样。

  刘强介绍:“首先装炭的笼子就比普通的笼子要大一些,网孔也更细一些,不仅装的炭多,还可以让星火更密集。在选择木炭时也会挑选最细腻的使用,因重量比较轻,带着烧红的火星可以呈现出往上燃烧的景象。”

  另外,火壶表演过程中最大的考验是安全问题,两边铁网里的木炭温度超过800摄氏度,保护措施很重要,表演服装必须是防火装备,每次表演前,刘强都会把衣物打湿,防止表演时被飞舞的火星烫伤。

  “道具再好也只是辅助,表演中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精湛技巧传递这项民间绝技。为了让演出效果更惊艳,我的杆子和别人的不一样,别人的杆子长度在1.5到1.8米左右,我的是1.3米,杆子越短,抖动出来的火焰才会更紧密地包裹全身,转动时火随人动,当然危险系数也变大,呈现的视觉效果也更震撼。”

  远征,是刘强的艺名。“远征意味着行走远方,为自己的梦想征战。”刘强说,“玩火”在外人看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对表演者来说,受伤也是常发生的事情,在预热阶段的喷火表演,有时会不小心喷到身上,烫伤自己。

  “火壶表演确实是‘玩火’,一是指每天和火打交道,另一方面是指拿命在玩,玩火烧身。有一次在贵州演出时,由于天气原因,不慎用火烧到了鬓角、脖子和手腕,之后休息了近一个月才算有所好转。

  当时父母和爱人非常担心,都劝我换个行业发展,但是我舍不得放下火壶,我打心底里喜欢这项民间技艺,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和创新,从那次受伤之后,我就更加注意保护自身。”刘强每年有大半年时间要外出表演,陪伴父母和家人的时间很少,在演出中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是对父母和爱人的承诺,也是一种无声的守护。

  摘下面罩,脱掉防护服,豆大的汗珠顺着刘强的头发、脸颊往下滴,身上的衣服也全部湿透了。“穿上防护服能够尽可能的防止被火烫伤,但依然抵挡不住高温的侵袭,表演时间控制在三四分钟,是表演者的极限了,如果时间过长就会有窒息的感觉。这也是怎么回事现在慢慢的变少的人学习火壶技艺。”刘强说道。

  对刘强来说,火壶表演不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像是一个随身的伙伴,而他的责任就是让大众认识他的伙伴。

  他深知,这项技艺能够流传至今,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艺人的坚持和付出。因此,他在表演之余,更注重对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刘强经常与同行们一同探讨火壶技艺的精髓和奥秘,积极探索火壶与现代生活和文化元素的融合之道,让火壶以更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大众。

  刘强说:“就像我的艺名远征一样,我想让火壶也要越走越远,在舞台上征战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近年来,岭南印象园在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大量实践,民间传统文化在这里频频火爆“出圈”,成为全网“顶流”。

  近日,火壶限时回归岭南印象园的中秋游园会,刘强受邀到园区表演火壶技艺,每晚两场,丰富群众的夜间文化生活,为夜间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消费。

  火壶表演在园区里受到大家的喜爱和追捧。前来拍摄打卡的刘小姐说:“网上看到消息说火壶回归岭南印象园,我们就特地过来一饱眼福,果然没有让人失望,人在火光中舞动,火在人身旁洒落,民间传统文化技艺的魅力真是太震撼了。”

  刘强在表演时由于被火包围,是几乎看不到现场观众的,但每次他听到观众的欢呼声、惊叹声、赞扬声,心里很是欣慰。

  “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传统的民间技艺都面临着被遗忘和失传的风险,火壶技艺也不例外,如何让火壶不被埋没、走向大众,是我们这些民间技艺表演者亟需突破的难题。”刘强说他非常珍惜每一次的表演机会,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众不只是将它视为一场短暂的视觉享受,当灯光熄灭、帷幕落下时,火壶仍能被大家所想起,并愿意去了解、学习。

  刘强还收了一些徒弟,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艺丝毫没有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刘强说,这浴火的浪漫值得被传承下去……

  火壶表演是表演者将烧红的木炭置于铁网中,通过抖动产生如烟花般的火花,火焰腾空。此表演既展示了传统技艺,又寓意驱邪避凶。火壶表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节庆活动,它与古代的铁花、火舞等技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表演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独特艺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央政治局: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

  网传上海很多老板注销公司:上海社保最低基数飙至7300,小老板无法负担

  俄外交部:叙利亚总统辞职!叙总理正与武装进行权力交接!大马士革将实施宵禁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114-106!库里30+8,爱德华兹27分,勇士逆转终结森林狼4连胜

  妹妹教哥哥读英语,奈何哥哥一口英语太魔性,网友: 谁辅导作业谁“疯”!

  再见Kanavi!JDG官宣:xun加入,Kanavi离队!新阵容组建完毕

  连路都不会走的新疆小朋友,听到音乐竟跟着舞动起来,网友:果然有些东西是在基因里的

  小宝宝带小铲车下楼玩雪沒想到雪都化了小孩设备买了 工程却沒了网友情绪到位!建议纳入北影教材

  她太爱摸了,摸了就吃东西,也怕小狗咬到她,狗狗在孩子心里是她一生的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