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底辊设于固溶热处理炉中用于传输进行热处理的钢板板坯,以实现连续热处理工艺过程,高温区段炉底辊在1000~1200℃温度范围内炉底辊本体容易因为受热过高而变形断裂。
而炉底辊必须要在长时间持续工作中持续传输高温板坯,因此也随之出现了很多给炉底辊降温的方法,例如采用套管式结构,进水管道处于中间位置,出水管道位于进水管道的两侧以实现水循环冷却,冷却水从里管进,从外管与里管的间隙回流出来,但是这种方法安装的方法以及后续的操作都较为复杂。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硅钢线的炉底辊,包括底座和辊体,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左侧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支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内部开设有通水槽,所述通水槽的左侧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转轴的外侧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连接于辊体的一侧,所述辊体的另一侧开设有排气孔,所述辊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内部开设有排气槽,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支架、支撑块与辊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开设有刮板槽,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开设有刮板孔,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贯穿刮板孔的一端插于刮板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渣槽,所述渣槽的一侧连通有抽渣槽,所述抽渣槽的内部设置有盛渣盒,所述盛渣盒的一侧延伸至渣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刮板槽与刮板孔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刮板的顶部与辊体的底部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槽的一侧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连通有储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水管与通水槽让冷却水可以轻易的流入炉底辊的内腔,排气槽与排气孔以防止炉底辊内部的压力过大,使得炉底辊可以在长时间持续工作中持续传输高温板坯,刮板则在运行过程中刮除炉底辊上所附着的杂质,安装的方法以及操作方法都十分简单。
附图标记:1-底座、2-辊体、3-第一支架、4-进水管、5-阀门、6-转轴、7-通水槽、8-轴承、9-排气孔、10-支撑块、11-排气槽、12-第二支架、13-电机、14-转动轴、15-刮板槽、16-刮板孔、17-刮板、18-渣槽、19-抽渣槽、20-盛渣盒、21-出气管、22-储气装置。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方法、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硅钢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3,第一支架3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4,进水管4的左侧设置有阀门5,第一支架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内部开设有通水槽7,通水槽7的左侧与进水管4连通,转轴6的外侧设置有轴承8,轴承8固定连接于辊体2的一侧,辊体2的另一侧开设有排气孔9,辊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支撑块10的内部开设有排气槽11,支撑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12,第二支架12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
转轴6的一侧与辊体2相配套,进水管4与通水槽7密封连接,排气槽11设置在排气孔9的运转轨迹之上。
第二支架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13,电机13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4,转动轴14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支架12、支撑块10与辊体2固定连接。
第一支架3的一侧开设有刮板槽15,第二支架12的一侧开设有刮板孔16,第一支架3与第二支架12之间设置有刮板17,刮板17贯穿刮板孔16的一端插于刮板槽15内。
刮板17与辊体2接触的部分有相对辊体2倾斜的纹路,能增加刮板17与辊体2的接触面积,提高清洁辊体2时的效率。
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渣槽18,渣槽18的一侧连通有抽渣槽19,抽渣槽19的内部设置有盛渣盒20,盛渣盒20的一侧延伸至渣槽18内。
刮板槽15与刮板孔16在同一水平面上,刮板17的顶部与辊体2的底部贴合。
工作原理:底座1及支架可以对辊体2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冷却水经过进水管4和通水槽7流入辊体2的内腔,电机13转动带着辊体2滚动,辊体2内腔的冷却水便可以对辊体2进行降温,当辊体2内部的温度高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后冷却水开始蒸发,蒸汽经过排气孔9、排气槽11和出气管21后被储气装置22收集再利用,刮板17可以将辊体2表面附着的杂质结瘤刮除到盛渣盒20中,若渣料在盛渣盒中蓄积得较多时,便可以从抽渣槽19的一侧将盛渣盒20抽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非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非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里面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用于硅钢线的炉底辊,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和辊体(2),所述底座(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3),所述第一支架(3)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的左侧设置有阀门(5),所述第一支架(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内部开设有通水槽(7),所述通水槽(7)的左侧与进水管(4)连通,所述转轴(6)的外侧设置有轴承(8),所述轴承(8)固定连接于辊体(2)的一侧,所述辊体(2)的另一侧开设有排气孔(9),所述辊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的内部开设有排气槽(11),所述支撑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12),所述第二支架(12)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硅钢线的炉底辊,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支架(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4),所述转动轴(14)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支架(12)、支撑块(10)与辊体(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硅钢线的炉底辊,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架(3)的一侧开设有刮板槽(15),所述第二支架(12)的一侧开设有刮板孔(16),所述第一支架(3)与第二支架(12)之间设置有刮板(17),所述刮板(17)贯穿刮板孔(16)的一端插于刮板槽(15)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硅钢线的炉底辊,其特征是: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渣槽(18),所述渣槽(18)的一侧连通有抽渣槽(19),所述抽渣槽(19)的内部设置有盛渣盒(20),所述盛渣盒(20)的一侧延伸至渣槽(18)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硅钢线的炉底辊,其特征是:所述刮板槽(15)与刮板孔(16)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刮板(17)的顶部与辊体(2)的底部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硅钢线的炉底辊,其特征是:所述排气槽(11)的一侧连通有出气管(21),所述出气管(21)的一端连通有储气装置(2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硅钢线的炉底辊,涉及冶金领域,包括底座和辊体,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左侧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支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内部开设有通水槽,所述通水槽的左侧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转轴的外侧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连接于辊体的一侧,所述辊体的另一侧开设有排气孔,所述辊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内部开设有排气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水管与通水槽让冷却水可以轻易的流入炉底辊的内腔,使得炉底辊可以在长时间持续工作中持续传输高温板坯,刮板则在运行过程中刮除炉底辊上所附着的杂质,安装的方法以及操作方法都十分简单。
1.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数字信号处理 2.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3.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 4.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5.逆向工程技术研究
1.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2.超声波特种加工 3.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 4.超声/激光复合加工 5.复合能量材料表面改性 6.航空航天特种装备研发
1. 先进材料制备 2. 环境及能源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3. 功能涂层的设计及制备 4.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