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宣化国玉陶瓷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现区,工作人员正在向客户展现定制产品样品。河北日报记者 李艳红摄
“你瞧,就因为杯盖上这个小杯钮制造工艺杂乱,客户在国内找了一圈,没人乐意做,最终把订单给了咱们。出产定制瓷是咱们的优势。”4月9日,在张家口市宣化国玉陶瓷有限公司的出产车间内,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冬霞指着瓷杯盖上小兽造型的精美杯钮,笑着说道。
张家口市宣化区有着深沉的陶瓷工业高质量开展根底,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区曾有三大国有陶瓷厂。国玉陶瓷的前身是1981年建厂的原宣化第三陶瓷厂,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前史。
几千平方米的大车间、五六十米长的大型陶瓷地道窑炉……在一个现已停产的烧制车间内,国玉陶瓷分担出产的副总经理寇军指着眼前的老厂房、老设备说:“那时候别提多热烈了,窑炉简直整天不断,一批接着一批烧。”
可是,热烈的出产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报答。2013年前后,面临竞赛十分剧烈的商场环境,出产一般日用瓷器且悉数面向出口的老瓷厂,因为产品低端、出售途径单一等原因,运营益发困难。
2013年,老瓷厂正式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改制初期,企业年产值四五千万元,亏本却有近一千万元。”王冬霞说,在严峻的生计问题面前,企业不得不追求转型。
制胎、成型、素烧、上釉、釉烧、彩绘、烤花……在国玉陶瓷的一条出产线上,几百件顶着小兽造型杯钮的瓷杯,正历经七十多道工序,迎候最终的富丽“蜕变”。
“这个杯钮,咱们光开发模具就用了两个多月时刻,工艺很杂乱。”王冬霞说,产品产出后,客户十分满意。
像这样彻底依照客户的实在需求定制专属陶瓷产品,如今是国玉陶瓷的主打出产和运营方式。
“要想完成成功转型,关于国玉陶瓷来说,一定要挑选差异化开展路途。”王冬霞说,2014年,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定制瓷。
其时,做定制瓷没有可供学习学习的成功事例,更没有老练的商场,国玉陶瓷敞开了困难的二次创业之路。
通过数年的探索,国玉陶瓷定制瓷逐步打开了商场。大到国礼订单、冬奥特许产品订单,以及上万件的企业定制订单,小到一般顾客的单件订单,国玉陶瓷“来单不拒”。
“本年开春以来,接到的订单现已有10万件了。”王冬霞介绍,对公司未来的开展,他们充满信心。
除了出产定制瓷,国玉陶瓷还使用瓷厂的老出产车间,打造了国玉陶瓷文化园,文旅也做得绘声绘色,年招待游客30多万人次。
上一篇:福建德化:电能代替促陶瓷工业晋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