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攻击机容克 JI 型飞机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 年 12 月 5 日首次试飞。它是装有铝合金蒙皮和防护装甲的双翼机,也是最早的全金属飞机。机上装有机枪,载有少量炸弹,可从低空对地面目标进行扫射轰炸。在实战中,容克 JI 攻击机展现出了良好的性能。例如,在执行危险的低空近距离支援任务时,其坚固的金属机身能够有效抵御地面火力的攻击。
在容克 JI 基础上,容克公司又发展出了更先进的 CLI-IV 型攻击机。CLI-IV 型攻击机由双翼改为下单翼,速度和机动性都有了显著提高。机上装备 2—3 挺机枪,火力更强大。这些改进使得 CLI-IV 型攻击机在执行任务时更加高效。
容克公司的这两款初期型号攻击机,为攻击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它们的成功经验促使各国开始重视攻击机的研制和发展。在一战期间,攻击机在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为战争的进程做出了贡献。
二战中,美国和日本在攻击机的发展上有着相似的方向,重点发展对舰艇进行鱼雷攻击和俯冲轰炸的攻击机。美国的攻击机以高性能、高可靠性著称。例如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研发的 AD-1 攻击机,其实就是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攻击机 SBD 开发的后继机种。A-1 原型机于 1945 年 1 月试飞,1947 年,第一种改型 AD-1 上舰服役。AD-1 装一台 R-3350-8 活塞发动机,功率 2300 马力,空重 7031 公斤,装 4 门 20 毫米 M3 型机炮,每门备弹 200 发。翼下和机身下共有 7 个挂架,载弹量 907 公斤。
日本在二战期间也研制了多款攻击机。如晴岚强击机,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以潜水艇作为母舰的攻击机。晴岚由爱知飞机制造公司于昭和 18 年 11 月(1943 年)完成原型机,型号定名为 M6A1,此机型衍生之各类机种总计生产 26 台。晴岚原先设计为可供伊 -400 型潜舰以及伊 13 型潜舰搭载,预定使用的作战方式是先让潜艇逼近进行攻击的目标,之后让潜艇浮上组装机体搭载炸弹或鱼雷发动攻击。
而前苏联在攻击机的发展上则强调对地面装甲目标的打击性能和自身装甲防护能力。伊尔 -2 强击机就是典型代表,它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好的对地攻击机,是著名的坦克杀手。苏军称为 “飞行坦克”,德军称之为 “黑色死神”。伊尔 -2 由钢材和木材构成机体外壳,以平衡因为发动机功率不足的取舍。另一特点前起落架虽为收放式,但轮胎是不可收入机体内的自行车式构造,保障在紧急降落时的安全性。伊尔 -2 的攻击几乎都是在高度 6 米以下的低空进行,最常用的战术是成单线纵队绕到德军坦克后方发起攻击,因为德军坦克后侧装甲较薄,而伊尔 -2 即使遭受密集火力打击遭到严重破坏仍能生存下来。
德国容克 -87 式俯冲轰炸机以近乎垂直的俯冲轰炸能力和极高的命中精度闻名。斯图卡在战争初期配合装甲部队作战,取得了很大成功,一度成为德国闪电战的象征。为增加恐怖气氛,该机特意安装了风笛以加强俯冲时的啸叫。战争中期以后因为自身性能落伍以及制空权易手,该机多编入夜间袭扰部队。
前苏联伊尔 -2 强击机在二战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库尔斯克会战中,仅仅是第一天的恶战,德军利用苏军指挥系统方面的短板,利用自身战略战术优势取得了短暂的制空权,重创了苏军装甲部队。而装备了 NS -37 和 PTAB1.5/2.5 反坦克炸弹的伊尔 -2,在第二天改变了战术,顶着德军的制空权出击。伊尔 -2 俯冲而下时,其大口径机炮在往往能以一个点射敲开一辆德军坦克的天灵盖,让坦克车组集体见上帝;一架伊尔 -2 可以携带上百枚 PTAB 炸弹,这是连新手都用得惯的家伙,干掉虎式坦克也不是难事。在库尔斯克会战中,伊尔 -2 集群付出了许多,甚至是扭转了战局的重要角色之一。
二战结束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攻击机也顺应潮流进入了喷气时代。早期的活塞式攻击机由于速度、机动性等方面的局限,逐渐不足以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于是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一段时期,各国开始积极探索喷气式攻击机的发展道路,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一些国家注重提高攻击机的速度和航程,以适应更广阔的作战范围。例如,美国在战后积极研发新型喷气式攻击机,力求在速度和航程上取得突破,以便能够在全世界内快速部署和执行任务。而另一些国家则更看重攻击机的对地攻击能力和防护性能,通过加强装甲防护、增加武器挂载量等方式,提高攻击机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
美国在战后攻击机的发展中长期处在领头羊。在不同阶段,美国空军对攻击机的态度也有所变化。
在战后初期,美国认识到攻击机在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中的重要性,开始全力发展喷气式攻击机。例如,美国研制的 A-4 “天鹰” 攻击机,作为单发、单座舰载型攻击机,大多数都用在对海上和沿岸目标进行常规轰炸,执行近距支援和浅纵深遮断任务。A-4 的优点是设计轻巧,飞行性能好,维护简单,造价低。它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末期成为美国海军的主力攻击机,装备用户包括美国海军及陆战队、沙特阿拉伯、以色列、阿根廷、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在攻击机的发展上更看重多用途性能。例如,F-111 是美国第一种使用先进、省油的涡扇发动机的战术飞机,大推力、高推重比的涡扇发动机从此成为现代战术飞机发动机的基准技术。F-111 的变后掠翼位置根据飞行状态自动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变后掠翼的优越性。F-14 是 F-111 海军型劫后重生的产物,继承了这些优点,成为美国第三代战斗机中人气最高的佼佼者。
苏联在战后攻击机的发展中也有自己的特点。苏联强调攻击机对地面装甲目标的打击性能和自身的装甲防护能力。
例如,苏 - 25 攻击机攻防兼备,战场生存能力强,被誉为 “空中坦克”。该攻击机于 1975 年 2 月执行首飞后,很快加入战斗序列,拥有 0.8 马赫的飞行速率和 1000 公里的最大飞行航程,能够装填 4.4 吨弹药。苏 - 25 攻击机安装了厚度达 24 毫米的钛合金防弹板,对发动机进行特别保护处理,增强了其战场存活率。在阿富汗战争等地区冲突中,苏 - 25 攻击机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A-10 攻击机是美国空军的一款单座双引擎攻击机,也被称为雷电 II(Thunederbolt II),疣猪(Warthog)等。其诞生源于冷战时期北约空中力量在欧洲平原对抗苏联装甲部队的必要性,以及越战期间美军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不足。
在研制背景方面,德国空军在二战中的成功影响了后来美国空军对执行近地支援飞机需求的分析。美国空军在二战后拿走了几乎所有的固定翼飞机,导致陆军仅能操作直升机与轻型固定翼机。美国陆军根据在朝鲜战争和越战中的经验,以及受美国海军陆战队有自己空中武力支援地面作战的影响,开始积极推动附属于陆军指挥体系下的航空力量。这引发了美国空军与陆军之间的矛盾,也促使美国国防部施压,最终美国空军面临如果不发展专用机种,可能会减少预算,并将对地攻击任务及配套机种还给陆军的局面。
在研制经历方面,1966 年美国空军真正开始启动了 A-X (Attack Experimental) 项目,并于 1967 年 3 月向 21 家国防承包商发出需求与征求专案计划书。1970 年,A-X 项目的设计需求被明确,发动机机型的选择留给参与的厂商自行决定。最终,波音、西科斯、费尔柴尔德、通用动力、洛克希德与诺斯洛普等公司提交了飞机草案。1970 年 12 月,美国空军选择了诺斯洛普和费尔柴德两家公司的设计案进入原型机设计与竞标阶段。1971 年,美国空军将诺斯洛普的项目命名为 YA-9,费尔柴德为 YA-10。1972 年,YA-10A 和 YA-9A 原型机分别首飞。1973 年 1 月,YA-10A 赢得 AX 项目的竞标,费尔柴尔德获得了 1.59 亿美元的合同用来生产预生产型 A-10A。
A-10 攻击机机身具有 540 公斤钛装甲板保护,机首安装了一门 30 毫米 GAU-8 机炮,机下有 11 个挂架,能够搭载 7258 公斤的各种各样不同型号武器。除此以外还有 OA-10A,YA-10B,A-10C 等变体,按当前美军的计划,A-10 将至少服役至 2028 年。
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历程。陆上攻击机是与舰上攻击机相对应的概念,是旧日本海军特有的一种称谓。其发展源于对海上目标实施鱼雷或炸弹攻击的需求。
在发展起点方面,大正十年(一九二一),日本海军设立了海军临时技术讲习部,并迎来了英国航空教官团,接受了英国方面全方位的指导。在作为教育器材进口的各型飞机之中,索普威斯 “杜鹃” 和布莱克本 “雨燕” 两款鱼雷轰炸机,成为了日后旧日本海军攻击机发展的基础。
在研制过程中,旧海军航空本部将下一代陆上攻击机的研制计划要求书交给到三菱手上。十二试陆上攻击机研制计划启动,其性能指标要求最大平飞速度、最大续航能力、机组成员数量、发动机和搭载能力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新陆攻的武装强化方案历经讨论,最终确定了 “二十毫米机关炮、尾端装备、由射手直接依靠人力操作” 的方案。十二试陆上攻击机在设计上主要存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以何种方式布置尾部的二十毫米机关炮,二是怎么样才可以搭载为了获得旧海军方面所要求的二千六百海里以上的续航距离所需的燃料。
早期攻击机主要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如德国容克 JI 型飞机和 CLI-IV 型攻击机。这些飞机在一战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低空近距离支援能力,为攻击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战中,各国攻击机发展迅速,各具特色。美国和日本重点发展对舰艇进行鱼雷攻击和俯冲轰炸的攻击机,如美国的 AD-1 攻击机和日本的晴岚强击机。前苏联则强调攻击机对地面装甲目标的打击性能和自身装甲防护能力,如伊尔 -2 强击机。
二战结束后,攻击机进入喷气时代。美国和苏联在攻击机的发展上各有特点。美国注重提高攻击机的速度和航程,以及多用途性能,如 A-4 “天鹰” 攻击机和 F-111。苏联强调攻击机对地面装甲目标的打击性能和自身的装甲防护能力,如苏 - 25 攻击机。
不同代际攻击机的技术特点和作战能力也有所变化。早期攻击机速度较慢,载弹量较小,防护能力较弱。随技术的发展,攻击机的速度、航程、载弹量和防护能力都逐步的提升。同时,攻击机的作战能力也从单一的对地攻击逐渐向多用途方向发展,具备了对海、对空等多种作战能力。
随着多用途战斗机的兴起,攻击机的地位逐渐下降。多用途战斗机具备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可以执行包括对地攻击在内的多种任务。例如,F-35 战斗机不仅具备优秀的空战能力,还能进行高效的对地攻击。其先进的航电系统、隐身性能和精确制导武器,使其在对地攻击任务中表现出色。相比之下,攻击机功能相对单一,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尽管攻击机面临诸多挑战,但它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容克 JI 型飞机到二战中的伊尔 -2 强击机、容克 -87 式俯冲轰炸机,再到战后的 A-10、苏 -25 等攻击机,它们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攻击机的强大对地攻击能力、良好的低空操纵性和战场生存能力,使其成为地面部队的有力支援力量。在历史上的多次战争中,攻击机摧毁了大量敌方目标,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攻击机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攻击机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做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例如,提高隐身性能、增强航电系统、增加武器挂载量等。另一方面,攻击机也可能逐渐被多用途战斗机和其他新型武器系统所取代。在未来战争中,信息化、智能化和无人化将成为发展的新趋势,攻击机能否在这些领域寻找自我的位置,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总之,攻击机在历史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多用途战斗机兴起的背景下,其未来发展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然而,无论攻击机的未来走向如何,它都将作为航空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铭记。
进入秋冬季节,雨水少、天气干燥,不少人会在家中使用加湿器缓解干燥导致的身体不适。长时间使用加湿器是否安全?成为近期不少市民关注的一个话题。一起听听医生怎么说。
极目新闻记者 谢茂12月16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因为农机买柴油被罚3万元”当事人顾先生处获悉,他对自己所接受的处罚已依法进行申诉。
周海媚逝世一周年,多位导演怀念:金庸曾感慨要知道她演周芷若,就安排张无忌和她在一起
封面新闻记者 叶海燕近日,因为存在“双火源”安全风险隐患,河北邢台新河县一村民家的柴火灶,被新河县中裕燃气有限公司贴上了封条,引发争议,同时,“燃气公司有无执法权”的问题也激起了网民讨论。
2024年快要过完了大家期盼已久的元旦假期即将来临2025年元旦1月1日(周三)放假1天不调休!赶紧来了解2025年各个节假日具体放假时间依据2024年11月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
12月15日,一位自称为青岛市某小学教师的网民刘先生在社会化媒体发布实名举报视频,称发现该小学给学生吃腐烂变质的水果,向有关部门举报后遭到学校和教育局部分领导的报复,此事对自己和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悠闲枫叶编辑悠闲枫叶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
口出狂言!时日来,国际局势风云突变,美方在贸易战上吃力不讨好,现在转而使用导弹进行较量,美军高超导弹试射成功后,美智库口出狂言,宣称美导弹可以射向中方本土,认为中国不敢核回应,真的是这样吗?美方的高超导弹与我国东风有啥不一样的区别?胡塞武装实际行动说明了什么?